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阶段性产物,是指始于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的天气气候现象。

历史上梅雨季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的年份有:1954年、1969年、1983年、1998年、2016年等,其中后面3年分别与1982/1983、1997/1998、2015/2016的3次超强厄尔尼诺有关。

2020年出现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但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大,达759.2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789.3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同时,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



1今年梅雨气候异常特征

依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梅雨监测结果,参照《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GB/T 33671-2017),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图1)气候区划为江南区(Ⅰ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三个部分。

图1 梅雨国家标准定义的三个主要梅雨监测区域

2020年梅雨期气候总体特征为: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期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

雨量为759.2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789.3毫米,较常年(343.4毫米)偏多1.2倍,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图2);同时,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较常年(40天)偏长2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图3)。


图2 梅雨季降水量历年时间序列(毫米)

图3 梅雨季长度历年时间序列(天)


表1  2020年各梅雨监测区域主要参数一览

注:入出梅时间括号中“-”、“+”分别表示较气候态偏早/偏少、偏晚/偏多。

今年梅雨监测区域入出梅时间和梅雨量等参数见表1。江南区于6月1日入梅(图4),较常年(6月8日)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较常年(7月8日)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为40天,较常年(30天)偏长10天;梅雨区平均雨量达到615.6毫米,较常年(365.4毫米)偏多68.5%。

图4 各梅雨监测区逐日平均降水量(*表示该日达到雨日和雨量标准)

长江中下游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6月14日)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较常年(7月13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2天,较常年(29天)偏长23天;梅雨区平均雨量753.9毫米,较常年(281.0毫米)偏多168.3%,已显著超过1996年(695.7毫米)、1998年(572.4毫米)和2016年(584.3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

江淮区于6月10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较常年(7月15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3天,较常年(25天)偏长2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为659.0毫米,较常年(264.4毫米)偏多149.2%,为1961年以来次多(1991年最多,766.4毫米)。

今年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累计梅雨降水量普遍达500毫米以上,其中安徽中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等地降水量有750-14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1400毫米。其中,安徽黄山1720毫米、祁门1667毫米、岳西1570毫米。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平均雨降水量759.2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梅雨持续时间长达62天(6月1日-8月1日),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梅雨期共有46个市(县)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其中安徽金寨(309.5毫米,7月18日)、六安(290毫米,7月18日)、铜陵(209.1毫米,7月6日)、江西新建(220毫米,7月8日)4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记录。

安徽、江苏、湖北、上海等地共有33市(县)连续降水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普遍有12~20天,其中安徽合肥(21天)、江西安义(25天)等10站极端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记录。


2今年梅雨季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原因

导致今年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出现持续性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江淮流域梅雨季节总体入梅早,梅雨期长,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周边势均力敌,梅雨锋面系统活跃,这是梅雨量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

二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系统长时间持续异常。6月上中旬副高脊线位置偏北;6月下旬到7月间又一直偏南(图5),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一带交汇,形成了多次大范围暴雨过程。

图5  5月下旬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逐日变化

三是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强盛,梅雨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副热带高压在西脊点附近由东南气流转向西南气流的贡献。

四是春季前期结束的弱“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图6),综合作用导致副高显著偏强。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对7月副高持续偏强偏西的大气外强迫作用。

图6 2020年6月全球海表温度距平(上)及海表温度月较差(下)



 推 荐 阅 读


国家气候中心出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